您的位置 >> 首 页 >> 磐安民俗

磐安农家乐系列传说之-----十八涡双桥翁

加入收藏   打印文章   发布日期:2021-03-25 分享到:
 

双  桥  翁

双桥翁,讳宗纪,字佰振,新宅村人,生于明朝嘉靖年间,一生笃行信义,志乐山水,乐善好施。夹溪古道就是他开通的。他先造了小桥,后又协力建成了夹溪的第一座石拱大桥。

话得从头说起,因为从前通往天台的路,是由牛昌坞的楼梯岗,跨过夹溪狭里潭的木桥,上坟山坞,经茶园台,然后翻岭到赵元堂。一路山高林密,全是羊肠鸟道。时逢乱世,常有强盗出没在这一带,商民经常遭受抢劫。

据传某年年边的一天,他去天台自己的庄屋收租回来,穿越山路时,有七、八个强盗跟踪而来。他想:“自己身单力薄,不能与他们对抗,得想个脱身的办法。”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,一时摆脱了强盗的视线,他就立即顺双山坑下来,到了小桥边,慌忙躲进一棚红苗刺蓬中,并对天许愿:“如果我能够躲过这个劫难,我在以后就想办法造桥铺路做好事,从这里通到赵元堂。”

话音刚落,只见有一群黄眉鸟飞来停在了这蓬红苗刺蓬上,叫唤起来。强盗们分头搜寻,汇合路口,见到红苗刺蓬上有许多鸟在叫,又不见人影,想是无人来过这里,便回去了。双桥翁知道是有神明在保护,就直接下山涉水过溪,返回家里。

这天夜里,就把今天遭遇强盗的事讲给了夫人听。讲罢连声叹气。夫人问他:“为什么愁眉苦脸,劫难过去了,还有什么心事?”他说:“我今天虽然躲过这次劫难,但是这个愿许得太大了,想造桥铺路做好事,没有这样容易啊!”夫人劝他说:“不要担心,这愿既然已经许了,我们就尽力去做啊!老古话说得好,只要工夫真,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。”

从这时起,夫妻俩就整年上头,也不怕艰难困苦,日日上山劈山铺路,终于修成了夹溪古道,又独个出资造成小桥。只因小桥前后十里没有人家,过路行人无处歇气,就在桥边,劈山凿岩,造屋三间,开辟茶亭。使过路人日可以休息,夜可以住宿,风雨可以藏身,饥渴可以饮食。

隔年又在夹溪开阔的地方,铺了礅步便于行人渡溪。可是礅步经常被洪水淹没。就想办法用钢钎,凿成桥墩,用铁索连接数根长木,架设木桥,供行人过溪。但是大家都晓得:“夹溪之水猛如虎,急流咆哮震天空”。每次遇到山洪聚发,溪水瀑涨,木桥经常被冲垮。双桥翁看在眼里,急里心里。为了便利两州商民的交往,他想协力建造石拱大桥,并联合了二三个志同道合的族人,四出奔走,募资备料,找来了师傅,进行施工。他的这种乐善好施的精神,得到了巍山耆民赵模和天台缙绅刘业等好心人的大力资助。经数年辛苦劳累,终于建成了横跨夹溪的第一座石拱桥“夹溪桥”,使天堑变成通途。大家都尊称他为“双桥翁”,他自己也引以为豪。

据传双桥翁到五十岁,还没有子女。

夹溪桥建成后第二年他就生下了孪生男儿,继后又生了三个。他们都是有本事、很英俊的男儿,家业越挣越好。后来又添了二个女儿,许配给名门。


 
返回上一页
 
关注我们  Focus on us 磐安乌石村金杰农家乐   网址导航  Website navigation
扫一扫,
关注最新消息
浙江省磐安乌石村金杰农家乐

电 话:021-56567707
手 机:13750999986
传 真:0579-84792090
地 址:上海市徐汇区龙吴路777号3号楼103室
上车地点:上海人民广场工人文化宫门口上车
5人以上可上门接送

磐安农家乐 | 新闻资讯 | 农家设施 | 磐安民俗
旅游景点 | 旅游路线 | 美食特产 | 联系我们
   
分享到:
Copyright:浙江省磐安乌石村金杰农家乐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  浙ICP备15006570号-4 网站地图 xml地图 技术支持:跨海网络